结果:2001年,软木协议到期,美国软木企业再次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申诉。2002年,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加拿大软木征收18.79%的反补贴税和8.43%的反倾销税。2006年,两国在激烈博弈后★,又签订了一份十年期软木协议▼。
描述:美国「大萧条时代」初期==★,参议员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与众议员威尔斯·C·霍利(Willis Hawley) 提出该法案。最初只涉及提高进口农产品的关税,但以制造业为主的各州也坚持要提高制造业产品的关税。最后,提高进口关税的商品清单超过了2000种。1930年6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正式生效■◆•。
描述: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日本汽车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一度超20%=●。80年代初,美国对日本的商品贸易赤字飙升至500亿美元,贸易逆差占美国整体贸易逆差的30%-40%。里根政府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实行高利率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推高了汇率,进一步加剧了贸易逆差。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承受巨大压力,失业率剧增-◆。
不少分析师都认为,这次关税法案摧毁了国与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和合作机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大萧条的形成,可以说是「扣动了扳机」●。
美国历史上一共发起过近8次贸易战,各国之间的贸易成本不断地下滑,而在一战以及二战达到峰值(peak value)。
该项法案由来自犹他州的共和党参议员里德·斯姆特,和来自俄勒冈州的共和党人众议员威尔斯·C·霍利共同发起。在此之前◆•,赫伯特·胡佛总统已经要求国会下调关税税率,但是国会却反其道而行◆★,提高了关税税率。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力劝胡佛总统否决该法案,但他仍然签署让其成为了法律。其中的部分原因是1928年时胡佛竞选总统时做出的他的众多竞选承诺之一——提高农产品的进口关税以帮助受困农民。
中国人与水有着很深的的渊源,中华文化发扬于黄河流域,黄河通过黄土地带◆-,因而携带了大量的泥沙,随时有阻塞河床△=,冲破河堤•…•,淹没人畜,损害耕作物的可能▼△△,因而春秋时期各小国纷纷在黄河附近筑堤防范,也不免有时以邻为壑,将灾害恶意的加诸邻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其只要议题之一就是解决各国间因堤防而起的纷争。就此达成的协议,在各种古籍中记载为“无曲防”,“毋曲堤”,“毋雍泉”或“无障谷”▪=△,意在各个国家间在利用黄河水资源,防范洪涝灾害上要统一认识△=★,协调行动。
描述:二战后,欧洲对粮食与肉类的需求很大。此时,美国的农业生产进入流水线时代★•,产量高速增长,与之相比▪…•,西欧农场主传统散养的肉鸡毫无竞争力,美国鸡肉迅速占整个欧洲市场的一半份额。
重点•:美国加征钢铁保护性关税以帮助美国钢铁业脱困,却害苦了美国的制造业。
重点…:里根政府针对来自欧共体国家的意式面食进口加税。作为报复▼●•,欧共体对美国的柠檬、核桃加税。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被后世学者称为“最大的错误”。当时,汽车大亨亨利·福特将这项法案称为◆“一项经济上的愚蠢之举△”,他曾在白宫呆了一个晚上,试图说服总统胡佛否决这项法案-…•。1930年5月4日,《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获得批准之前★△▼,1028名经济学家在《》上发表联名信,要求国会和总统胡佛拒绝该项法案,但他们未能阻止这项法案的通过。很多经济史学家认为,世界经济之所以陷入大萧条长达10年之久,与美国在危机之初挑起的贸易战有直接关系。此后国际社会又耗费数十年▪△,才逐步拆除这一时期高筑的各种贸易壁垒=▪•。
而无论这次贸易战结果为何•,世界将必然再一次地去思考发动贸易战的代价以及这些贸易战在长期终究造成的恶果。
然而其中最严重的一次贸易战,直接导致了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下》:“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泽水★=△。泽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结果:「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公布后,在1932年7月8日=,道指降到了历史最低点41点。世界各国都被迫提高贸易壁垒,贸易活跃度迅速降低。统计数据显示★,1933年的世界贸易水平,只有1929年的三分之一,自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规模缩水了66%。
1929年纽约股市触发金融危机,美国国会将其归罪于国际贸易,于次年6月17日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根据这项法案,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从40%升至48%,3200种外国商品(占总数的60%)的关税上涨▼◆▼。概括地说,使得美国对工业和农业进口产品征收的税额上升了一倍。此举立即引发了全球贸易大战△◆…。《法案》的消极作用也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它所带来的出口减少给农业部门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而之后的罗斯福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不得不对农产品生产施加配额,进而给农民提供补助。
而这样的协议•,往往来自于,一方利益的满足,以及另一方利益的妥协以告终。然而在现代金融社会,二级市场由于信息科技的高度普及,资产价格会比以过去更高速的形式priced-in,这样的预期同样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冲击国际资本市场●◆。
加拿大一度妥协●△-,与美国签订备忘录,但在五年后终止协议,而美国商务部再度要求征收高额关税。此后几年,加美两国围绕软木贸易展开了拉锯战。1996年=-,两国达成协议,加拿大限定向美国出口板材的数量•=●,避免了美国的关税惩罚。
结果:1964年5月,美国与欧共体国家在日内瓦召开和解大会△•▼,美国降低37%平均关税,换取欧洲降低35%平均关税。表面上看,美国仿佛做出巨大让步,但欧共体受的是「内伤」,关税降低后,美国商品长驱直入,其成熟、高效率的生产体系对欧共体国家生产商造成了巨大生存压力•◆▪。
结果:之后,欧盟也要求WTO对美国「301条款」的合法性进行审议。WTO则认定欧盟修改其香蕉进口与销售机制,认为美国可以对欧盟的产品进行制裁,金额为1.914亿美元▼。
1963年12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决定向自欧共体进口的工农业产品(马铃薯淀粉◆、糊精…、白兰地◆、轻型卡车等)征收25%的高额关税▼。随后,美国国会通过《1962年贸易扩展法》,授权美国总统面对他国不公平贸易待遇时以进行反击◆●•。
这种“以邻为壑▪…”的政策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贸易战的后果十分严重。据美国政府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同期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据统计,1929年至1934年,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
1500—1945年的约450年间,世界经历了一个战争的多发期▪,世界霸权不断交迭,包括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在这一期间内发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大国争霸接力赛▪…”中,似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规律,那就是,谁控制了贸易的主动权并积累了贸易顺差,谁就掌握了金银的储备•●•,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这一历史背景是重商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得以出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顺差就是另一国的逆差。重商主义所追求的绝对的顺差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导致更多的经济摩擦和军事战争,这对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是极大的不幸-。
描述:2002年3月,布什政府宣布对进口钢材征收30%的关税,以帮助美国钢材业脱困。之后,欧盟就随即向WTO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该政策对汽车业等制造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促使全国制造商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出面反对关税。
援引白宫的上述声明称,特朗普将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此外■▪•,特朗普将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凌晨0时01分生效,所有其他国家将继续遵守原有的10%关税基准。
重点:美国将数千种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一口气提高50%以上;超过40个国家开启反制措施。
2003年11月,WTO最终裁决,美国的钢铁关税措施违反了WTO贸易原则,并开出了20亿美元的罚单,这是当时WTO对成员国实施的最大力度的惩罚。
美国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是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通过之后,美国经济正式进入寒冬,道琼斯指数从法案通过时的250点,跌至1932年时的最低点41点•■■。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是欧美贸易从1929年最高点跌至1932年最低点的催化剂,也是大萧条加剧的催化剂◆■。
结果▼●:在启动对日贸易战后的10年,美日贸易逆差并未得到改变•,1987年美日逆差曾达到567亿美元高峰,这段时间内逆差水平基本都在400亿美元之上★=。
1929年4月,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通过前不久的威尔斯·C·霍利 (左)和里德·斯姆特(右)◆。
凯恩斯在1933年大萧条发生之前,极力鼓吹自由市场,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崩溃,他个人开始转变观点,开始极力鼓吹保护贸易主义▪△-,并且认为贸易顺差(也就是两个国家贸易▼,一方赚的钱)不单是需要的更是刺激经济的重中之重•…■。贸易战的本质,是一种现代战争的有效补充形式。他避免了通过大量死伤以及不可复原的后果以达成协议。
率先对此作出反制的是加拿大,宣布将从美国进口的16种产品的关税提高三倍。而后•△■,法国基本上把所有的美国进口商品都拒之门外…•。超过40个国家宣布对美国的高关税进行反制,一场波及全世界的贸易战就此打响■•。
描述:1993年★,欧盟开始通过许可证制度、配额制度等,对香蕉进口进行限制…,同时给予原欧盟殖民地国家特殊待遇。而欧盟70%以上的香蕉来自拉美国家,主要由美国的跨国果品公司控制•★△,这些在拉美拥有大量香蕉农场的美国公司向WTO提出了8项申诉。
重点■-△:西欧各国「制裁」北美廉价鸡肉,美国反制提高对西欧工农产品的进口关税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两次大战间由和平向战争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在长达4年的危机中,各国不以世界经济的整体安全为首要目标,而是从狭隘的国家利益出发,采取了损人利己★、以图自保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贸易摩擦逐步转化成军事对抗。历史已经证明▪•●,巨大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许多国家的面貌△△…,经济危机导致了德日法西斯的上台。西方列强们的应对之道却是以邻为壑的绥靖政策,世界人民由此陷入到慎重的灾难之中。
西欧各国纷纷表示不满。荷兰率先指责美国鸡肉的低价倾销行为;法国直接禁止市场销售美国鸡肉;欧共体颁布了针对进口鸡肉的高额关税与价格控制法案。此后,北美鸡肉出口量迅速萎缩…•,到1962年8月,美国养鸡业损失达2800万美元。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于1930年6月17日经赫伯特·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0多种的进口商品的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当时在美国,有1028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项请愿书该法案=;而在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斯姆特-霍利法案是导致美欧之间贸易规模从1929年的历史高位急遽衰退到1932年历史低位的催化剂——这次衰退伴随着的是大萧条的开始。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
以邻为壑,壑:山沟。字面理解就是▪◆,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要理解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的前提,就是要了解贸易战的恶果●。而要理解贸易战的本质•=★,就要理解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
2015年10月,软木协议再次到期,收惩罚性关税呼声再次高涨。2017年,美国商务部连续几次对进口的加拿大软木征收高额关税▼,加拿大政府对此愤慨不已。目前,加美软木贸易何去何从,仍是未知数。
3月,美国宣布单方面对来自于欧盟的价值5●.2亿美元的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以报复欧盟限制香蕉进口对美国相关行业造成的损害。
描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软木企业眼见加拿大产品大量涌入,而自己又无价格优势,遂在「贸易战」上大作文章,要求商务部征收惩罚性关税•。遭拒后△,美国木材同盟(the U●.S. Lumber Coalition)在1985年第二次推动商务部发起调查,这次,美商务部认定加拿大软木生产存在不公平补贴南宫28相信品牌的力量,决定对其征收15%的关税。
结果:2003年12月4日,布什总统「无奈」宣布取消钢铁保护性关税△◆。事实上,该关税政策使美国制造业有20万工人失去了工作,而被保护的钢铁行业的就业总人数仅为19•.7万人。
事实上是,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形成恶果,而这样的恶果,可能引发结构性的经济衰退。比如说大萧条前颁布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本文通过梳理8次贸易战,以及了解大萧条的前后,来对贸易战的原因后果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更要命的是此例一开,就不仅仅是美国为一方、其他国家为另一方的贸易壁垒战,而是一场各国竞相效尤美国…、纷纷以邻为壑的混战••△。在金融领域,英美日等国纷纷宣布本国放弃=•■“金本位”,在贸易战中通过降价用“廉价”商品对别国进行“倾销•▼”。彼此金融联系密切的国家,也如法炮制组成诸如英镑、美元集团■…、日元集团等相互对立、封闭的货币集团。类似做法,扩大了经济冲突,最终导致国家集团对抗局面的形成。
描述:2018年起,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欧盟▪▪●、北美贸易区、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大量加征关税,掀起贸易战。目前,受影响的产品已包括钢铁、铝业、汽车、农产品、消费品等,贸易摩擦的影响范围还在持续扩大◆•…。
1981年●◆▪,里根政府为了保护本国汽车业,限制从日本进口汽车••=;1983年△,为了保护美国哈雷摩托,里根对日本进口摩托车征收45%的重税;1987年▼◆,里根政府对来自日本的电视、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征收100%的重税。
如果说,世界可以从大萧条中间学到什么教训的话,那么贸易保护主义救不了经济危机应该是其中最深刻的教训之一-。1945年后,各国逐渐开始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对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没有好处的,转而采取相互理解,相互购买的妥协方式来处理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历史已经证明,以邻为壑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919年凯恩斯在其《和约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一书中就已经预料到一战后过度惩罚德国会给世界招来恶果。而二战后,美国占领日本和德国=,就没有再严重地惩罚这两个战败国,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下一篇: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官网